好看吧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七十六明末四大高僧(第4页)

智旭出家后,有感于明末清初禅门败落之况,"

每每中夜痛哭流涕"

,甚至把法师骂成乌龟。

起初他着意于宣传戒律,但根本没有人注意他的行动,从此他潜心研究佛经,开始做禅教一致与净土理论的工作。

智旭的佛学深受天台宗学说影响,以一念统摄教禅各家,而最终则归于念佛的当下之念。

智旭告诉信徒,不要在心外觅法,法外亦无处觅心,整天参禅、看教、学律,终是一念。

一念者,就是要至心念佛,如果一切众生以此谛信念佛法门,那么教、禅、律都可以归入这一最高的法门中,不再有分歧了。

智旭不但要把诸宗归入净土,还试图论证诸宗本来就出自净土,"

若律、若教、若禅,无不从净土法门流出,无不归还净土法门"

念佛法门是一切法门的根本,是了中之了义,圆顿的圆顿,方便中的方便。

古人早就摄禅于净。

今人错会了古人的意思,如此等等,智旭一而再,再而三地说明净土的圆满。

当时的禅宗,在智旭看来,不过是"

口头三昧"

,街头卖弄口舌而已。

总之到了智旭的时代,禅净合一已经变成了以净摄禅了。

智旭思想的另一特色是他对地藏菩萨德大力宣扬,在智旭看来,要修净土,要追求现世的幸福,都必须至心供养持颂地藏名号,如此能切实地灭除罪报。

地藏菩萨,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佛经中说他生生世世发下了数不尽的,最为深重的誓愿,如"

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等等,所以是以大愿为其德性表征的。

《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又说,持颂地藏菩萨名号可以灭除五逆重罪,甚至于转变现报,故而在佛教徒眼中,这位菩萨是专管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大神,民间把他推崇为阴间的教主,地位远在各殿阎罗之上。

这当然是中国老百姓根据自己的想象所作的形象定位。

事实上地藏菩萨在中国佛教中的地位可说是尊崇之极,佛经上一再说明,过去、现在、未来无数的佛陀都是蒙地藏的愿力得以证道的,并且,在释迦入灭,弥勒未生之中的50多亿年里,娑婆世界众生的问题都交由地藏菩萨代为照料,所以地藏菩萨又是代理元首级的人物。

智旭根据诸经认为,既然地藏菩萨威神力量可以消除各种先天、后天的罪报,那么,诵地藏之名号对于一般愚昧的老百姓来说无疑是十方必要的。

崇祯九年(1636年),智旭前往地藏九华山,住华严阁,专劝僧俗持念地藏菩萨名号。

他曾结坛百日,持颂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五百万遍,又让僧俗共持"

十万万"

遍,"

求转大地众生共业"

,颇有关怀全人类的风范。

在智旭的倡导下,地藏信仰在东南地区广为传播,九华山道场盛极一时。

智旭的活动带有极强的宗教实践色彩,他不但大力宣扬以得救,还在具体的宗教行事中实施礼忏、持咒、血书、燃香等活动,有效地唤起了下层民众的热情,给处于兵荒马乱中的人们以巨大的精神安慰。

净土往生也好,地藏信仰也可,智旭强调的都是一个信字,这在中国宗教史上留下了巨大的影响。

总结:可以说,发展到明清时代衰落的佛教僧人,已经不再着力于探索宇宙人生玄而又玄的解脱境界,而更多地把希望的眼光落到来世的幸福上去。

从重视实践修行方面说,是对原始佛教精神的复归,但从其追求易行方便的实际作为看,各宗归净使得中国佛教失去了原有各宗鲜明特色,理论上融合混杂,难以谋求更大的发展。

中国佛家发展至此,创造力的活力也近于灯枯油尽了。

客观总结中国的佛教发展史,在明末四大高僧手中,揭开了中国佛家彻底转向信仰实修的帷幕。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热门小说推荐
史上第一魔头

史上第一魔头

常言道不偷,不骗,不拐,不抢,只拿,劫富济贫,方为侠盗。罗睺害羞地说其实我就是这样的侠盗。洪荒大地上所有生灵都对他竖起了中指,狂吼道无耻。...

林天秦若菲

林天秦若菲

林天秦若菲内容简介...

亘古医尊

亘古医尊

万年最强医圣李牧原突破圣尊之位,不幸遭弟子所害,魂飞魄散。残念不入轮回,附身在江枫城八大宗族之一的方家赘婿李牧原身上。赘婿之身,饱受非议!看医圣妙手回春,扭转乾坤,成就万古。...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