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一心三观这个“道可道,非常道”
,本来就是每一个人实修印证的东西,没办法言说的。
但是伟大的智者大师,他就能够让我们一个颠倒妄想的凡夫,透过五时八教的学习,从第一阶,慢慢地趋向一心三观,这就是教法的可贵。
即便祖师不在,你只要按照这个系统学习,这个教法就有个引导力,能够把你颠倒妄想的心,慢慢带入祖师的真实义。
教法就有这个好处,它能够依教起观。
所以,假设没有第三祖智者大师的出世,天台宗的一心三观,只有少数人可以受用,所以这个地方的确在教法上有所欠缺。
我们看他的第三个小问题。
【学员提问】天台宗最初的观法是一心三观,跟《法华经》的思想结合以后,成为一佛乘,请问师父,一心三观跟一佛乘有何关系?
【师父答疑】一佛乘的范围比较广,一心三观是一佛乘的核心思想。
就是说,一佛乘的核心思想是一心三观,但是一佛乘它是用一心三观来统摄所有的方便门。
比方说《阿含经》、方等、般若有很多破妄法门,怎么调伏烦恼,这些法门都是属于一佛乘。
一佛乘的范围比较广,它是以一心三观为主轴,但是融入了四念处、缘起性空这种调伏门,所以一佛乘等于是整合了整个方便门,一心三观是它的核心,它是用一心三观来整合整个方便门,构成一佛乘。
如果说对治法门是珠子的话,一心三观就是中间的线,它把它们成功地串起来。
假设你没有学一心三观,你的修行是片段的,你拜佛时是拜佛的思想,念佛时是念佛的思想,持戒时是一种持戒的概念,你的修行是多元化的,但是你找不到早上的拜佛跟晚上的念佛以及中午的持咒,它们有什么关系,这样子修行是一个多头马车。
你学过一心三观以后,有什么好处呢?你能够从白天到晚上的修行,把它整合起来,它是一条线的,“吾道一以贯之”
,就构成一佛乘了。
所以你不修一心三观,你的修行就是片段的,就是心力分散了。
我们把心力放在学佛的时间本来就不多,而你又不集中心力,你这时东边放一点心力,南边放一点心力,你的修行就很难成就了。
所以一佛乘的好处,这个“一”
它不是一个数目,它是一个概念,就是它能够成功地把你的修行整合起来,它是一条线的。
有关传承,就是天台宗的理念,从一心三观这个中观的思想,一心三观慢慢结合《法华经》以后,提升到一佛乘,然后开立了五时八教,这就是我们的传承。
这个地方有没有问题?有关法脉传承。
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大概历代的祖师在安立宗派,都是先有观法再有教法的。
为什么呢?因为修行一定是“欲知山上路,须问过来人”
,他肯定自己走过了,才有资格安排教法的。
不像学者,就是从语言文字上去比对,找出什么结论出来,但是他自己不见得走过。
祖师,所有的宗派要安立教法,一定先有观在前面,他自己走过了。
慧文禅师、慧思禅师已经成就圆教的分证位,乃至于相似的六根清净位,然后再设立教法。
但是,我们凡夫在学习刚好相反。
我们是先学习教法,再学习观法。
祖师设教是先观后教,凡夫学习是先教后观,是这样的差别。
第一个主题没问题,法脉传承。
我们看第二个主题。
【学员提问】师父在讲授业感缘起时,举出一个公案,说目犍连尊者的母亲堕入饿鬼道,尊者给她饮食,当下变成火焰,这里强调的业力是个人的招感,别人是无法取代的。
但之后尊者供养十方僧众,从而使母亲脱离饿鬼道。
为什么尊者所修的功德,可以改变母亲的业报呢?
【师父答疑】这个地方,我们来看看讲义好了,看看讲义可能会引发大家的回忆。
在异世界养了头龙,本以为可以逍遥,却成了诸天万界都想吞噬的唐生肉。总是在逃命,总是躲着,总是藏着,不甘,不服!这世界,我来了,就得给我给我变个天。...
隐婿白天,他是被人鄙视上门女婿。每当夜幕降临,他便会带上厚重的面具,游走于黑暗。将这个真实世界可怕的一面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当他戴上面具行走在夜深人静的街道上,他,就是这座城市的王者!我不知道什么叫胜者为王,我只知道当我牵起你的手,便是全世界!...
她是权臣庶女,他是东厂厂公。一对伪夫妻,一个把持朝政,一个搅动后宫,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私下她问为什么你要如此宠溺我,不容别人说我分毫?不过是不允许我有半分污名罢了。...
你们玩过抢红包的游戏吗?陌生人的红包千万不要乱抢,否则...
...
为了游戏里的皮肤,女友竟然背着我百星荣耀王者强势回归,手把手教你上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