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继往开来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
父之政,是难能也。
这是历史哲学的问题。
孟庄子是古代的世家,鲁国世袭的大夫,姓仲学,名速,他的父亲孟献子,名蔑。
孔子当时说,孟庄子可真是一个孝子,他对于父母的孝行来说,其他的一般人都做得到。
(像我有一个朋友,六十几岁了,也是白发苍苍,事业很大,工作忙得很,家中有八十多岁的老父,他每天晚上一定回家陪父亲吃饭,否则他父亲就吃不下饭,有时父亲还骂他,甚至用手杖打他,他赶紧跪下来给父亲打,但这些孝行还不算太难。
)孔子说,最难做得到的,是孟庄子承继高位以后,对于他父亲原来用的这班老干部,并不改变,同他父亲一样待他们,没有变更,而且对于父亲的政策,继续执行。
这两句话实在道理很多。
历史上古代的政治形态,秦汉以前的宗法社会与秦汉以后又不同,与现在更不同,现在社会假使和古代一样,那就糟了。
现在是工商社会科学时代。
春秋战国不但是农业社会,而且还保留浓厚的宗法社会形态,非常保守的,那时是敬老尊贤,重视前人的经验。
现在重视年轻人,着重求新求变。
这又是历史文化一个大问题,将来是不是人类整个文化会走回头路?这很难说,看历史的演变,说不定会走回头路。
这是第一点。
这段书还要注意的,中国讲孝道,曾子著了一部书,后来列为十三经之一的《孝经》。
严格研究孝道,这中间也有些问题,如果我们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是狭义的孝子,那就不会有人去革命了,大家都去当孝子,这个社会还是不会有进步的。
所以孝与不孝之间,存在着问题。
后来发展到孝与忠是相关连的,但后来又变成忠于一人;忠于一事的狭义的忠。
实际上讲孝道,就要研究曾子所著的这本《孝经》,其中说到孝道的精神,就是西方文化的爱,爱要扩充到爱天下人,就是大孝于天下,后世所提倡的忠,就是孝的发挥。
因此唐宋之后,有&ldo;求忠臣于孝子之门&rdo;这句名言。
一个人对父母家庭有真感情,他如出来为天下国家献身,就一定真有责任感。
古代的&ldo;忠&rdo;,现在的名称就是一个大的责任感,不过这两个词句作一比较,我认为还是中国古代的&ldo;忠&rdo;更好,因为&ldo;责任&rdo;只是法治的观念,而法治观念产生的流弊,就是会在我们的思想上产生有价值没有价值的问题,如果没有价值又何必尽这个责任?中国古代的文化则不谈价值的问题,,只有情义的问题,所以我们要了解,孔子讲孟庄子的孝道&ldo;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rdo;是说他能大孝于天下,继父亲善良政治的成规,是难得的。
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我们要注意的,这个&ldo;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rdo;有什么难呢?其实非常难,也许我们大家没有这样的家庭环境,体会不到,假使有这样的家庭环境就可以体会到,往往对于老一辈的干部不会用。
中国有句话&ldo;一朝天子一朝臣&rdo;,我们讲历史上两个故事就可以看出来:
汉武帝杀他最宠爱的妃子钩弋夫人,是因为要立她所生的孩子为太子。
当汉武帝立定了这个决心的时候,先把太子的母亲杀了。
有人问汉武帝为什么这样做,汉武帝说,自古以来国家所以会乱,都是帝王年少,母后年壮干涉政治所致,我年纪已大了,这妃子还年轻,将来我儿子当了皇帝,母后如果干政怎么办?汉武帝这种做法,说来是一种权术、帝王的统治手段,但也不能说没有道理。
第二个故事也是出在汉朝,以前提过汉文帝到周亚夫细柳营的故事。
汉文帝进不了营门;周亚夫出迎,以甲胄之士不便跪拜,拱手为礼,军容严肃,文帝赞他的军队最好,重用他。
但是后来景帝时,周亚夫还是被逼死。
为什么杀他呢?汉景帝讲了一句话,批评周亚夫为&ldo;此人鞅鞅,非少主臣。
&rdo;这是景帝就决定要杀了他。
佣兵之王张幼斌归隐都市,在一家小小的酒吧里成了一名服务生,他不仅泡走了极品美女老板娘,又骗得漂亮女警花的芳心,就连美艳女佣并绝色女杀手俏丽艳寡妇,也都纷纷对他倾心钟情,带着无边的艳福,张幼斌在都市之中叱咤风云,成为都市中的王者!...
作者火狐狸的经典小说墨先生,不爱请早说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墨先生,不爱请早说阮默对墨湛十年的爱,却抵不过他前女友的一滴泪,她选择放手成全。可是离婚了的他,却对她黏腻不行她说墨先生你够了,我绝会不吃回头草。他答墨太太,你等着给我吃就好。...
他生活在兵荒马乱的民国时期,虽然身拥绝世道法却并非道士,他游离在正邪的边缘,与他相伴的是一只从古墓之中逃出的老猫,确切的说它并不是猫,但没人知道它究竟是什么。...
...
...
一夕之间虫灾天降,身为没有无敌异能没有超凡的功法的普通人,面对鲜血和死亡,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又该何去何从?(新书白垩纪禁区已上传,求收藏推荐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