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我在上面已经说到,老年人想到死,是非常自然的。
关键是:想到以后,自己抱什么态度。
惶惶不可终日,甚至饮恨吞声,最要不得,这样必将成陶渊明所说的&ldo;促龄具&rdo;。
最正确的态度是顺其自然,泰然处之。
鲁迅不到五十岁,就写了有关死的文章。
王国维则说:&ldo;五十之年,只欠一死。
&rdo;结果投了昆明湖。
我之所以能泰然处之,有我的特殊原因。
&ldo;十年浩劫&rdo;中,我已走到过死亡的边缘上,一个千钧一发的偶然性救了我。
从那以后,多活一天,我都认为是多赚的。
因此就比较能对死从容对待了。
我在这里诚挚奉劝普天之下的年老又通达事情的人,偶尔想一下死,是可以的,但不必老想。
我希望大家都像我一样,以陶渊明《神释》诗最后四句为座右铭。
十忌:愤世嫉俗
愤世嫉俗这个现象,没有时代的限制,也没有年龄的限制。
古今皆有,老少具备,但以年纪大的人为多。
它对人的心理和生理都会有很大的危害,也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世事发生必有其因。
愤世嫉俗的产生也自有其原因。
归纳起来,约有以下诸端:
老年十忌(7)
首先,自古以来,任何时代,任何朝代,能完全满足人民大众的愿望者,绝对没有。
不管汉代的文景之治怎样美妙,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怎样理想,宫廷都难免腐败,官吏都难免贪污,百姓就因而难免不满,其尤甚者就是愤世嫉俗。
其次,&ldo;学而优则仕&rdo;达不到目的,特别是科举时代名落孙山者,人不在少数,必然愤世嫉俗。
这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可以找出不少的典型。
再次,古今中外都不缺少自命天才的人。
有的真有点天才或者才干,有的则只是个人妄想,但是别人偏不买账,于是就愤世嫉俗。
其尤甚者,如西方的尼采要&ldo;重新估定一切价值&rdo;,又如中国的徐文长。
结果无法满足,只好自己发了疯。
最后,也是最常见的,对社会变化的迅猛跟不上,对新生事物看不顺眼,是九斤老太一党;九斤老太不识字,只会说:&ldo;一代不如一代&rdo;,识字的知识分子,特别是老年人,便表现为愤世嫉俗,牢骚满腹。
以上只是一个大体的轮廓,不足为据。
在中国文学史上,愤世嫉俗的传统,由来已久。
在异世界养了头龙,本以为可以逍遥,却成了诸天万界都想吞噬的唐生肉。总是在逃命,总是躲着,总是藏着,不甘,不服!这世界,我来了,就得给我给我变个天。...
隐婿白天,他是被人鄙视上门女婿。每当夜幕降临,他便会带上厚重的面具,游走于黑暗。将这个真实世界可怕的一面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当他戴上面具行走在夜深人静的街道上,他,就是这座城市的王者!我不知道什么叫胜者为王,我只知道当我牵起你的手,便是全世界!...
她是权臣庶女,他是东厂厂公。一对伪夫妻,一个把持朝政,一个搅动后宫,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私下她问为什么你要如此宠溺我,不容别人说我分毫?不过是不允许我有半分污名罢了。...
你们玩过抢红包的游戏吗?陌生人的红包千万不要乱抢,否则...
...
为了游戏里的皮肤,女友竟然背着我百星荣耀王者强势回归,手把手教你上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