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太祖当即亲自审问证人,事实证明硕托是被诬陷的,而且代善之子岳托、硕托所领有的资产均比其他的异母弟弟差。
这一点令太祖深恶痛绝,因为太祖小时候曾深受继母虐待,所以他本人在对待诸子时十分注意,对于幼年丧母的褚英、代善给予的待遇称得上是格外优厚。
因此,太祖怒斥代善说,你也是前妻的儿子,何不想想我不是对你更亲近吗?你怎么就被后妻蒙蔽得虐待已长大成人的儿子呢?何况我待你一直是特选良好的部民让你专管,你为什么就不能像我一样将优良的部民赐给岳托、硕托呢?
接下来太祖说的话就涉及到了国政,称代善听信其继福晋的诬陷之言而欲杀亲生儿子,既然敢杀亲生儿子,那你以后又将如何对待其他兄弟?若存杀亲生儿子和诸弟之心的人,又有何资格当一国之君?太祖的这番话与废长子褚英之前说得极为相似,但此时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太祖想废代善太子之位时已不似废褚英那样没有任何异议了,当太祖申斥代善时,只有莽古尔泰明确表示站在父汗一方,而其余诸贝勒大臣均持观望态度。
因此太祖令阿敏、皇太极和五大臣之一的扈尔汉等明确表态,说如果你们认为我和莽古尔泰是错的,那么皇太极、阿敏、扈尔汉你们就当场起誓。
“尔等如果发誓”
,那莽古尔泰我们二人自会认错。
如果尔等不发誓,那你们为何还坐在代善那边?快离开做决定!
上述3人立即站到太祖一边。
接着,太祖即宣布,“现废除太子,将使其专主之僚友、部众,尽行夺取”
。
至此,代善失去了太子之位。
九月二十八日,被废为庶人的代善亲手杀了引起纷争的继福晋,遣人向太祖启奏说,“若蒙父汗不处死刑而得再生”
,那么请父汗允许其叩见认罪。
代善悔过自新的行动,得到了太祖的谅解,但因诸贝勒都曾同意废除代善的太子之位,故为缓和代善与诸贝勒间的矛盾,太祖令代善与诸弟分别发誓表示不计前嫌。
于是代善与诸贝勒分别各立“誓书”
。
最后,太祖立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德格类、岳托、济尔哈朗、阿济格、多铎、多尔衮及代善贝勒为“和硕额真”
。
指出,以后成为“汗”
的人,会接受八和硕贝勒的给予,“食其贡献”
,在政务上,汗不得恣意横行妄为。
“汗承天命执政,任何一位和硕额真若欲为恶,扰乱政务,其余七位和硕额真集会议处,该辱则辱之,该杀则杀之”
。
如果一个生活道德谨严、为政勤奋、公正之人,即使是一国之汗想出于“一己私怨”
而欲罢黜或贬降此人,“其他七旗之人对汗可以不让步”
。
这表明,在经历了预立褚英、代善嗣子两次失败后,太祖的初衷开始有了重大改变,产生了确立和硕贝勒共治国政体制想法的最初模式。
天命七年(1622)三月,太祖在辽阳正式确定了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度,规定一国之君从和硕贝勒中产生,和硕贝勒有推举、罢免、更择君主的权力。
因此,大贝勒代善和其他和硕贝勒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即又具有了在太祖驾崩后成为一国之君的资格。
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十一日,太祖病逝。
据记载,在汗位虚悬的关键时刻,代善的长子岳托和第三子萨哈廉两兄弟一同来到父亲代善的府邸,向父亲建议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宜早定大计。
四贝勒(指皇太极)才德冠世,深契先帝圣心,众皆悦服,当速继大位”
。
常言道不偷,不骗,不拐,不抢,只拿,劫富济贫,方为侠盗。罗睺害羞地说其实我就是这样的侠盗。洪荒大地上所有生灵都对他竖起了中指,狂吼道无耻。...
...
林天秦若菲内容简介...
...
万年最强医圣李牧原突破圣尊之位,不幸遭弟子所害,魂飞魄散。残念不入轮回,附身在江枫城八大宗族之一的方家赘婿李牧原身上。赘婿之身,饱受非议!看医圣妙手回春,扭转乾坤,成就万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