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沈云沛的观察是准确的,兵学两界确实成了清廷的掘墓人。
1908年,东三省总督徐世昌给端方信中也说:&ldo;方今时局如行荆棘丛中,动辄有所窒碍,东三省其尤甚者耳。
&rdo;身为封疆大吏,端方对时势应该是同样清楚,无论他在两江规划地方自治,还是开创新式教育,以及支持新兴的工商业,筹办南洋劝业会,都可以看作他在积极应对急遽变化的时代。
然而,无论他怎样努力也扭转不了大势。
1909年他调任直隶总督,不足半年即遭革职,李国杰弹劾他的奏折指控他在慈禧太后出殡时安排沿途拍照,&ldo;全无心肝&rdo;,违反祖制。
而且说他架设电线杆在风水墙外。
辛亥春天,端方被再次起用,出任督办川汉、粤汉铁路大臣。
郑孝胥说他静极思动,是他的功名之念害了自己的性命。
当然他的死因不只这么简单,他只是赶上了一个变幻不定、把握不了的大时代。
中国报业的少年时代
不少研究中国新闻史的人总是把本国报业史的源头远溯到唐代(甚至更早)的邸报,连传世之作《中国报学史》的作者戈公振也未能免俗。
其实,古代邸报与近代意义上的新闻纸根本不是同一回事,硬扯在一起最多只能增加一点虚无缥渺的&ldo;民族自豪感&rdo;,骨子里不过是一种凡事都是中国&ldo;古已有之&rdo;的心态在作怪_。
&ldo;自唐代起,中国就有了邸报。
但邸报的作用仅限于传达朝政信息,所载内容无非皇帝诏令、诸臣奏议与宫廷动态而已,且只供官吏士大夫阅览。
及至晚清,欧美传教士和商人来华办报,将西方报纸模式输入中土,开启中国近代报业之端绪。
&rdo;®毋庸讳言,中国报业史的第一页是由外国人书写的,报纸是舶来品,不是中国文化中自我生长出来的。
中国报业少年期所迈出的每一步都与整个晚清大变局休戚相关,报业的兴起与政治、社会和文化潮流的变动不可分割。
从外人在华办报开始,国人从译报到办报。
从维新报业到革命报业,&ldo;以报业发展为经&rdo;,初生的报业经外国人之手在中国落地生根、发芽、成长,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一个新生事物在古老民族嫁接的艰难。
从1815年第一种中文月刊在马六甲问世到1872年对近代中国影响深远的《申报》在上海诞生,再到王韬在香港创办《循环口报》,其间经历了近一个甲子的漫长岁月。
从1874年到1896年《时务报》一纸风行又是22年,而严格意义上的报、刊分家要等到1904年《时报》出世才算初步完成。
在异世界养了头龙,本以为可以逍遥,却成了诸天万界都想吞噬的唐生肉。总是在逃命,总是躲着,总是藏着,不甘,不服!这世界,我来了,就得给我给我变个天。...
隐婿白天,他是被人鄙视上门女婿。每当夜幕降临,他便会带上厚重的面具,游走于黑暗。将这个真实世界可怕的一面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当他戴上面具行走在夜深人静的街道上,他,就是这座城市的王者!我不知道什么叫胜者为王,我只知道当我牵起你的手,便是全世界!...
她是权臣庶女,他是东厂厂公。一对伪夫妻,一个把持朝政,一个搅动后宫,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私下她问为什么你要如此宠溺我,不容别人说我分毫?不过是不允许我有半分污名罢了。...
你们玩过抢红包的游戏吗?陌生人的红包千万不要乱抢,否则...
...
为了游戏里的皮肤,女友竟然背着我百星荣耀王者强势回归,手把手教你上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