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吧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8章(第2页)

反响最热烈的还是得风气之先的上海。

9月9日,上海城厢内外总工程局、总商会、华商体操会、洋货会馆、商学补习馆、商学补习会、商学公会等自治组织和各学校纷纷开会庆祝,上街游行。

16日,包括《申报》、《时报》在内的上海各大报联合举办庆祝会,上千人到会,马相伯、郑孝胥等发表演讲,马相伯的讲词发表在《时报》上。

即使现在读来,我们还能感受到他当年的激动和兴奋:&ldo;我中国以四五千年破坏旧船,当此过渡时代,列强之岛石纵横,外交之风波险恶,天昏地暗,民智未开。

莫辨东西,不见口岸。

何幸一道光明从海而生,立宪上谕从天而降,试问凡我同舟,何等庆幸!

&rdo;

扬州商学界自编的《欢迎立宪歌》,传达出当时普遍的心声:&ldo;运会来,机缘熟,文明灌输真神速。

大臣游历方归来,同登新舞台,四千年旧历史开幕。

……一人坐定大风潮。

立宪及今朝。

&rdo;全国各地的情况也都差不多。

当年10月2日《申报》有一则报道说,当消息传进深宫,慈禧太后和光绪帝&ldo;颇深嘉悦&rdo;。

11月25日是慈禧太后的生日,往年人民都很冷淡,这一年却大不相同,各学堂学生上万人齐集京师大学堂,自发举办庆贺立宪典礼。

《京华实报》的报道说:&ldo;从此要实行立宪,这次圣寿就是实行立宪的纪念。

这等的好日子,拍着巴掌,跳着脚儿,要喜喜欢欢的庆贺大典。

&rdo;

大江南北,各种宪政团体应运而生,报刊上的舆论冒着热气,这道上谕在国人尤其是学界、商界、报界的精英阶层心中点燃了希望,华夏的天空仿佛曙光初现,他们为此激动、亢奋,乃至彻夜难眠。

今天我们已很难想象颟顸的慈禧太后,如何经过反复的权衡、斟酌、算计,作出了这个大胆的决定,无论如何,蹒跚而行的晚清新政进人了&ldo;预备立宪&rdo;阶段。

有人说,清廷对&ldo;立宪&rdo;并无诚意,完全是骗人的鬼把戏。

有人说,清廷只是借&ldo;立宪&rdo;来为自己延年益寿,对进入古稀之年的慈禧太后而言,&ldo;立宪&rdo;不过是&ldo;预备&rdo;,只要&ldo;预备&rdo;期设置得长一点,她身后哪管洪水滔天。

确实,包括慈禧太后在内的统治者,之所以在一百年前幽暗的夜晚选择了&ldo;预备立宪&rdo;,要在帝国的脖子上套一块金灿灿的&ldo;宪政牌&rdo;,并不是自愿、主动、积极的,更多的是被动、无奈的应对之策,尽管如此,我们依然要肯定他们在百年前的这一选择,选择&ldo;仿行宪政&rdo;,就是选择一种更进步的政治文明,至少表明他们并不排斥先进国家尝试过的制度模式、治国理念。

与绝对王权相比,君主立宪毕竟是个进步,毕竟它承认代议制,承认司法独立,承认地方自治,承认民众的基本权利。

专制的老树上能从此抽出别样的新芽吗?历史已经作出自己的回答,&ldo;预备立宪&rdo;最终淹没在革命的呼喊中。

这个结果令不少真诚支持君主立宪、倾心推动立宪进程的立宪派感到痛心,他们中有脚踏实地的实业家,有远见的教育家、出版家、学者、报人,以江苏张謇、浙江汤寿潜等人为代表,他们满怀信心想在清帝国的老树上嫁接出宪政的新枝,他们不想把这棵已被蛀虫蚕食、狂风摧折的老树连根拔起,主张温和、渐进的改革,而不是急风暴雨式的革命,他们希望以最小的代价、最低的成本实现社会转型。

在危机四伏的晚清,他们实际上是社会稳定最坚定的支持者。

借&ldo;预备立宪&rdo;的东风,他们在全国各地成立了许多立宪团体,已具有近代政党的雏形,新兴的报刊也到处是他们的声音,然而,腐败透顶的权势集团为既得利益的绳索所捆缚,私心至上,把这些温和的立宪派也都推到了革命的一边,老树上最终没能抽出新芽。

热门小说推荐
遍观山海

遍观山海

在异世界养了头龙,本以为可以逍遥,却成了诸天万界都想吞噬的唐生肉。总是在逃命,总是躲着,总是藏着,不甘,不服!这世界,我来了,就得给我给我变个天。...

隐婿

隐婿

隐婿白天,他是被人鄙视上门女婿。每当夜幕降临,他便会带上厚重的面具,游走于黑暗。将这个真实世界可怕的一面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当他戴上面具行走在夜深人静的街道上,他,就是这座城市的王者!我不知道什么叫胜者为王,我只知道当我牵起你的手,便是全世界!...

千岁大人求放过

千岁大人求放过

她是权臣庶女,他是东厂厂公。一对伪夫妻,一个把持朝政,一个搅动后宫,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私下她问为什么你要如此宠溺我,不容别人说我分毫?不过是不允许我有半分污名罢了。...

死亡游戏

死亡游戏

你们玩过抢红包的游戏吗?陌生人的红包千万不要乱抢,否则...

荣耀王者夜黑羽

荣耀王者夜黑羽

为了游戏里的皮肤,女友竟然背着我百星荣耀王者强势回归,手把手教你上王者!...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