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吧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9章(第1页)

在维新失败、流亡海外的岁月里,他们也没有放弃自己的路线,特别是梁启超通过办《新民丛报》等一系列报刊。

继续影响着晚清中国。

其实,在1895年之前,四个人的思想并无多少差异,即使孙中山也曾主张走改良道路。

他给李鸿章的上书就是最好的证明。

可以说,改良是他们共同的。

1894年,年轻的西医孙文放下手头的医务,到翠亨村家中闭门多日,写下了洋洋八千言的《上李鸿章书》,提出对国事的建言。

1893年出生的历史学家左舜生说:&ldo;在清末一切谈改革谈洋务的文字中,就我涉猎所及,以孙先生这封上李书第一。

&rdo;当中最有名的就是&ldo;人尽其才&rdo;、&ldo;地尽其利&rdo;、&ldo;物尽其用&rdo;、&ldo;货畅其流&rdo;四条。

实际上这是当时改良派的基本共识,并不是孙中山的原创,比他年长的思想家、买办郑观应早在《盛世危言》的序言里就说过:……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ldo;人尽其才&rdo;;讲农学,利水道,化瘠土为良田使&ldo;地尽其利&rdo;;造铁路,设电线,薄税敛,保商务使&rdo;货畅其流。

孙文只是加了一条&ldo;物尽其用&rdo;。

他平生的文章在发表前,一般都要请他的朋友批评、斟酌,这篇他走向革命前最重要的文章,也曾向陈少白、郑观应、王韬等人请教乃至代为斟酌过。

郑观应观应是他的广东香山同乡,他北上天津,路经上海,拜访了郑观应和思想相通的王韬,两位有声望的老人给这封上书作过修改是可以肯定的,这几条是不是郑观应加上去的,我们则已无法知道了。

王韬还亲笔写信介绍他去见李鸿章的幕僚罗丰禄,希望引见。

然而时间不巧,正在甲午大战前夕,李鸿章没有时间接见一个微不足道、从广东来的年轻人,乃至有没有看到过这封八千言书,也是一个疑问。

孙中山失望之下,在改良的路上掉头而去。

张謇1894年中状元,以汉人而对清室怀有感情,辛亥前将近十年间,他一心推动君主立宪,是晚清立宪运动的灵魂人物。

和孙中山走的不是同一条路。

然而,清廷一再错失良机,到最后,革命风暴起来时,他断然选择了共和。

他从立宪转向共和并不突兀,1910年,他接待来访的美国工商代表团,不会英语的他就立宪等问题,通过翻译请教美国人,其中美国商人大来发现一一&ldo;商人与官吏之间存在对立情绪,我清楚地察觉他们之间的裂痕业已扩大。

&rdo;张謇日记中留下了这个记录。

1911年5月,他曾到过一次北京,受到摄政王的亲自接见,北上途中,随行的江苏咨议局议员雷奋对他说,清廷断无不倒之理,爱好和平的各省咨议局议员,如果大家不肯出头,局势将不可收拾,恳切地忠告他:&ldo;切勿因为自己是清朝状元,要确守君臣大义,而躲避现实。

须知皇帝与国家比较。

则国家重于皇帝。

&rdo;当时也在场的刘厚生证实,他以十分欣悦的态度完全接受了这个建议。

1895年,袁世凯受命在天津不远的小站开始练兵,十年后,以这支有崭新训练方法的北洋军为后盾,他成为晚清权力舞台上最有实力的人物,&ldo;非袁莫属&rdo;的就在这一年,他也曾是康有为维新运动的赞助者。

甲午年,他们都站在改良的上,从改良到革命。

从立宪到共和,这是历史的逻辑。

热门小说推荐
西游之妖

西游之妖

封神之后三万年,西游之前六百年。一名后世穿越而来成为妖族的家伙,在西牛贺州崛起,成就绝世大妖的故事!...

无限异火录

无限异火录

关于无限异火录大道本无形,焚诀以燃出,规则显化炎,为吾掌控之!这是一个成为异火,穿越万千世界的故事。...

专职保镖

专职保镖

一个从地狱归来的男人,快意都市,娶最美丽女人,踩最狂敌人的故事。我是女神的专职保镖,别靠近我,不然总裁小老婆又要吃醋了!咦,我为什么要说小!欢迎加入vip群311749928。...

一胎两凤续良缘

一胎两凤续良缘

几万方家军被屠,方将军一家百口,含冤赴黄泉,唯有嫁入侯府为新妇的次女,得夫君怜惜,将银票缝入一双绣鞋中,星夜送出百里,夫妻生别离岂料还是落入歹人之手,产下二女,换了灵魂,护幼女,救夫君,为亲人洗冤,她发誓一定要血刃仇家,祭奠死去的爹娘和方家军的英灵。...

校园超级学生

校园超级学生

被人推下天台的杨羽再次醒来的时候却是发现自己回到了十六岁那年春天。既然上天在他最绝望的时候给了他一次重新再来的机会,他就绝不会让自己再过的如上一世那般平庸无能。他发誓要在这最好的时代中如鹰击长空般,扬帆起航,勾勒出最美的弧度。...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