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希望三嫂以后谨言慎行,别再犯同样的错了。”
“四弟妹说的是,三嫂记住了。”
回去的路上,何妈妈问:“姑娘,你为什么不让我说,当时钱二站在床榻前,他那个样子可不像来偷东西的。
还有当时他那话,明摆着是想让人误会你跟他有私。
还有小桃,她早不跑出去,晚不跑出去,偏偏三奶奶来了后往外跑。”
看来何妈妈也不傻,并没有被糊弄过去。
凤笙往身后看了看,见小桃是远远地跟在后面,才说:“即使你说了又有什么用?让人把事和那种肮脏的事情扯上关系?你没看老太太一锤定音后,所有人都松了口气?这件事闹大了,并不是什么好事,传出去也难听。”
更何况还牵扯上了胡氏,方才大房那一番唱念做打,表现得很明白,这事和大房无关。
事实上也不怪大房这么避嫌,如果这事真和胡氏扯上关系,那叫个什么事?
别说胡氏要以死谢罪,大房以后走出去都没脸。
所以事情只能是现在这样,钱二是一时贪念,所以才会擅闯问秋堂,所幸没出什么大事。
回到问秋堂后,小桃扑腾一声在方凤笙面前跪了下来。
“四奶奶你罚我吧,都是奴婢嘴不把门,奴婢不是故意的,奴婢就是当时太慌,才会慌不择路跑
出去,还在三奶奶面前说错了话。”
小桃哭得很可怜,巴掌大的小脸上全是眼泪,泪眼婆娑。
也许钱二的行为还能解释过去,但小桃之前的举动实在没法说,难道说真的是太慌了,才会往三奶奶面前撞,还说出那种‘四奶奶房里有个男人’的话?忠心为主的奴才遮掩都来不及,会像她这样?
小蝶看她实在可怜,在旁边给她求情:“四奶奶你饶了小桃吧,别说她,奴婢当时也吓懵了。”
凤笙低头看了看腕上的佛珠。
佛珠整体呈朱红色,颗粒大小一致,红润通透,每颗上面都有一个微微凸起像眼睛的纹路,乍一看去有点吓人。
殊不知凤眼菩提乃是菩提子中的一种,因其上有芽如月,状似凤眼,故称凤眼菩提。
据传闻,凤眼菩提是菩提子中的智者,常年佩戴凤眼菩提,可增长人的智慧。
这串佛珠是多年前他爹的一位友人赠与他的,因她名字中有个凤字,又喜欢这串佛珠。
据他爹说,当年她一见到这串佛珠,就拽着不丢,他爹就转赠给了她。
反正从方凤笙有记忆开始,这串佛珠就一直跟着她。
她磨蹭了下菩提子上的眼睛纹路,抬起头:“小桃,你多大了?”
小桃正哭着,没提防方凤笙会这么问,愣了下:“奴婢今年十五。”
“还小。”
声音似有些唏嘘,又似有些感叹,“罢了,你下去吧,以后说话做事多注意些。”
小桃连连磕头:“谢奶奶恩典,谢奶奶恩典。”
……
其他人都退下了,何妈妈叹了口气,但什么也没说,下去做事了。
知春说:“姑娘,这小桃实在可疑,就这么放了她?”
凤笙单手数着佛珠:“好不容易逼着老鼠跳出来,让她在这儿,总比再换一个我们不知道底细的人要好。”
“那姑娘,事情真不告诉何妈妈?我总觉得……觉得……”
“觉得什么?”
“总觉得不太好。”
“奶娘的性格你还不知道?她年纪也不小了,自打我出嫁后,她就没少替我操心。”
凤笙停下数佛珠的动作,叹了口气:“而且奶娘一直觉得,嫁人就该是女子最好的归宿,若能夫妻和顺,子孙绕膝更佳。
可……”
剩下的话,凤笙没说,知春也知道。
一个男孩无限流的故事。白衣的新书转生将军墓已经开始上传,分榜排名第九,还在上升!大家快去捧场吧!!!白衣拜谢了!!!...
再次遇到江景程,是在五年以后。现在的周姿已经不是五年前的周姿,任性张扬,也早就不再是周家堂堂的大小姐,现在的她,照样耀眼,是作为丰城最受欢迎节目的主持人,站在人群的中央。江景程从他的江城来了周姿的丰城。为什么来,来干什么,周姿不知道,就如五年前周姿同样看不透江景程一样,只是他一来丰城,就和另外一名女主播打得火热周姿本来想采取不管不问的政策,一个月的婚姻,她对他还没来得及了解,就已经离婚,可是他们曾经有一个女儿,现在这个女儿,得了白血病!医生说,医治这种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再生一个...
民间传言,云家二姑娘多次趁着夜黑风高之时,行刺文治皇帝,龙袍上全是窟窿。民间传言,安婕妤触犯了二姑娘,宫内三十多口内监宫婢被文治皇帝挨个处死,大火连烧三天不灭。张总管皇上,二姑娘今日又准备刺杀你了。皇帝甚好,今日又能与她见上一面了。张总管皇上,二姑娘被云将军打了,云将军还跪在外面淋着雨,求皇上饶命呢。皇帝让国师过来,祈雨,让雨下的更大一些。她曾是人见人怕的将军,功高盖主,被...
...
一场由科学引起的爆炸,来到了一个不怎么科学的世界而这个充满危险和机遇的世界,他会遇见什么,又该如何生存下去?...
这是一个穿越做小人物的故事。不经意间,赵兴成了一名宋朝人,他交往的对象不乏名传千古的词人遗臭万年的大贪官逼上梁山的大盗艳名四播的绝代风华。这是一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时代,这里有真情浪漫的千古好男人有闪烁千年的诗歌佳句有精彩纷呈的商业性歌舞表演和花样百出的商业竞争在这个瑰丽的时代里,赵兴处身其中,如鱼得水地享受这时代的雅致人生。本书中没有朝堂争斗没有官吏倾轧。本书描写的只是宋代市井人的世界观。或许,书中的内容颠覆了你对宋代的惯性思维,但请你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