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这次蝗灾,难道当真就无法抑制吗?如果加派人手扑杀的话,蝗灾总会蔓延的慢些,百姓们耕种了一年的粮食,也多少可以收回一些。”
赵俊臣此言,原本只是顺口一说,显示一下自己对蝗灾的关心罢了,毕竟在赵俊臣看来,组织人手扑杀蝗虫这种事情,刘长安身为知府,肯定早已经在做了,只是蝗灾来的太急太快,成效不大罢了。
然而,事实却与赵俊臣的想象南辕北辙。
听到赵俊臣之言,刘长安一脸的惊骇莫名,磕磕巴巴的说道:“大、大人,蝗虫怎么可以扑杀?蝗灾是蝗神降下的天罚,一旦扑杀,得罪了蝗神,那可如何是好?”
另一边,许庆彦也是同样的表情,连声说道:“少爷,蝗虫可不能扑杀,否则就是违抗天命,是要被神灵责罚的!
!”
看到刘长安与许庆彦的表现,赵俊臣不由的一愣。
蝗灾是天罚?蝗虫不能扑杀?否则会得罪蝗神?
把蝗灾这种天灾视为天罚,这种观点在后世看来,颇为可笑,但看到刘长安与许庆彦此时一脸的严肃认真,赵俊臣却意识到,在这个时代,这种论调早已是深入人心。
赵俊臣上一世读书颇多,对于古时之人对于天灾的看法,也略有理解,他知道古人大都会把天灾看作是一种“天罚”
,并对这种“天罚”
极为敬畏看重,一场大规模的天灾,甚至还会逼得皇帝下“罪己诏”
,不管是明君还是昏主,都要在“罪己诏”
中承认自己德行有亏,以祈求上天原谅。
虽然明白这些,但赵俊臣却无论如何都没想到,这种观点在古时竟会是如此的深入人心,仅仅只是因为把蝗灾看做是一种天罚,为官之人就可以任由自己治下蝗虫肆虐、草木皆尽、饥荒遍野,而百姓们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漫天遍野的蝗虫把他们辛苦耕种一年的粮食啃食干净——那可是他们今后一年的活命粮食!
!
然后,赵俊臣突然想起了唐代名相姚崇。
姚崇应该是古时官员中最先反对“天罚论”
的,大约是唐朝开元四年,山东蝗灾泛滥,在所有人都一心指望着“祭天祈福消灾”
时,唯有姚崇一力主张扑杀蝗虫并焚烧虫尸,当时的皇帝唐玄宗颇为开明,最终同意了姚崇的主张。
根据姚崇的建议,蝗灾被迅速扑灭,救活百姓无数,一时间姚崇被山东百姓视为万家生佛,感激无数。
但没过多久,形势却急转直下,第二年山东再次发生大范围蝗灾,一时间“天罚论”
喧嚣直上,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次蝗灾复发是因为姚崇逆了天道,得罪了神灵,之前还视姚崇为万家生佛的山东百姓,对姚崇的看法也突然转变了,认为是姚崇连累了他们,一时间民怨沸腾,满朝上下人人弹劾姚崇,而向来视姚崇为左膀右臂的唐玄宗,虽然再次听从姚崇的建议扑杀蝗虫,却也不得不贬斥姚崇,以此来宽慰世人。
姚崇一生官运平稳,唯独那几年起起伏伏,虽然是各种原因使然,但山东蝗灾,无疑是最直接的原因,也是政敌们攻击他时最有力的借口和理由。
而自姚崇之后,虽然已是时隔数百年,社会在不断发展,但世人对天灾的看法,依然没有多大的转变。
甚至,因为姚崇这个前车之鉴,都很少有人敢明目张胆的在蝗灾时主张扑杀蝗虫了。
事实上,不仅仅只是蝗灾,无论是旱灾、洪灾、火灾、地震,在这个时候,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总不是自救,而是去求助那些虚无缥缈的蝗神、城隍、龙王、灶王爷和土地神们。
……
就在赵俊臣暗思之时,另一边,刘长安却觉得自己有必要教给赵俊臣一些“常识”
顾念之从天而降,被风沐辰捡了个正着。辛辛苦苦养成了人。雪儿,我们成亲吧?不要,我不是你的心尖坎谁说不是?那你心心念念的念儿是谁?这兜兜转转原来都是你。摄政王爷极致宠,你想灵力,给你灵力,你要灵果,我去摘,你要奇珍异宝,我去抢。只求好好丫头快快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全世界都知道高冷宫少宠妻入骨,谁都不能说宁暖一句不好,不然便是天凉王破的下场。可众人不知道的是,五年前的一场意外,宁暖被他亲手送入了监狱,家破人亡,还差点失去了自己的孩子。访谈中,宫少说人不能被眼前事物所迷惑,犯错一次便是抱憾终生的下场,我还算幸运,能够用余生来弥补。婚礼上,宫少说她的喜怒哀乐,是我余生天空的颜色。...
...
是神是魔,任凭谁去纷说,活下去就是所做的一切的理由!ps挥泪求收藏!...
一代战神秦九州重归都市,为弥补遗憾,搅动风起云涌,以不败之资横行四方,诸天震颤。...
家族联姻,她被迫嫁给了自己不爱的男人。他宠他上天入地,她却另有所爱。青梅竹马转眼成为了仇敌,当他放手时,她却动摇了某日,记者问帝太太,众所周知,您跟帝先生的关系不和,请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让他回心转意?生孩子男人拥满脸羞涩的女人入怀,生很多很多的孩子。无人可知,她是他甘愿服饮的毒药,一经入骨,蚀骨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