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实用小儿骨科学(第3版)(..)”
!
第3节
临床检查
1.用已知厚度的木板临床测量下肢不等长的方法(图7-1)
图7-1用已知厚度的木板
(1)让患儿双膝伸直站立,双足跖侧面平稳落地负重,真性或固定性功能性下肢不等长会出现骨盆双侧不等高。
(2)逐渐垫高短侧下肢,使骨盆双侧等高后,可读出垫高木板的厚度,用以测定下肢短缩的程度。
2.用软尺测量区分真性和功能性下肢不等长(图7-2)通常是从脐部至双足内踝尖端,测出功能性或外观性下肢不等长。
从同侧髂前上棘到内踝测出的是真性或结构性长度。
图7-2用软尺测量区分真性和功能性下肢不等长
(1)体位摆正,双下肢伸直,结构性不等长时脐至内踝和髂前上棘至内踝距离均不等长。
(2)有固定性骨盆倾斜而无真性下肢不等长的患者,脐至双侧内踝距离不相等,即骨盆低落的一侧长度增加。
(3)与B同样病例,髂前上棘至内踝间距双侧相同。
3.在检查台上平卧位测量大腿和小腿长度的另一方法(图7-3)
图7-3在检查台上平卧位测量大腿和小腿
(1)患者平卧于检查台上,髋、膝各屈曲90°,分别测台面和大腿、大腿与膝前以及足底到膝的长度差距。
(2)用这三个水平的差距测定肢体不等长。
要考虑某些实际变化。
首先是头、颈、躯干和骨盆的平衡。
脊柱突向下肢短的一侧。
在足下置木板垫,记录其高度和有无结构性脊柱侧弯,垫高短肢后能否调直脊柱。
脊柱不能代偿的患者行下肢等长术是不可取的。
还要注意步态有无异常。
注意下肢不等长造成功能障碍的轻重;患儿自己能否调整;不垫高鞋底或鞋跟,患儿能否正常走、跑。
短下肢如需配制支具,最好要较对侧(长肢)短1~1.5cm。
这样的支具在向前迈步时可减少疲乏和劳损。
同时应注意双下肢不等长的差距有无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