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昆吾是依附于夏王朝的一个己姓小国。
其地本说在帝丘,即河南濮阳附近;一说在旧许,即河南许昌以东。
也有说先帝丘,后迁于旧许。
昆吾是当时产铜的中心,所产之铜在古代是非常著名的。
《山海经.中山经》载:「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
郭璞注:「此山出名铜,色如火,以之作刃,切玉如割泥也」。
由于商代早期已有铜鼎和铜戈等出土,夏代有鼎或以铜为兵是有可能的。
古代以鼎为立国之重器,传九鼎为传国之象征。
王都所在,即鼎之所在,故称定都为定鼎。
三皇五帝时代的选士制度
追源溯本,中国古代已实行「选举贤能」的民主制度,《通典-选举六》载:「昔在唐、虞,皆访于众,则舜举八元(高辛氏八子)、八凯(高阳氏八子),四岳之举夔龙、稷、契,此盖用
人之大略也。
」
可见中国在远古时的选举制度,已有与民共治的民本思想及精神。
《礼记-礼运篇》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是谓大同。
」
这故然是后世儒家想像出来,但正如范文澜先生所言:「儒家学派,如果不是依据古代传闻,不能虚构出『大同』的思想。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篇》页23)
这种天下为公,「天下非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就连统治者也由贤人出任而非世袭,肯定了民主的观念。
而这种政治应以人民为本的精神,正是中国人由古至今追求的理想。
而古人正是以「选举制度」来达到民治、民有和民享的大同之世。
虽然古人有舜时的八元、八恺等制度,但由于民风纯朴,政局清明,故政治化的选举制度仍未有实行。
《通典-选举一》载:「自昔羲后,因以物名官,事简人淳,唯以德化,上无求欲于下,下无干进于上,百姓自足,海内□安,不是贤而非愚,不沽名而尚行,推择之典,无所闻焉。
」
因此,可见三皇五帝时代的选举制度,虽然缺乏了信史证明,但可从古人的文献或思想中,反映出古人对选举的方式,正包含了儒家的「名正言顺」观念,各人安份守己,不以上易下。
另外,由黄帝而至尧舜,由于当时政治以天事为要务,故所选官员,亦以对自然灾害处理能力为主。
《文献通考-官制总序》云:「太古法制简略,不可得而详知,然以经传所载考之,则以伏牺而至帝尧,其所命之官大率为治历明时而巳。
」
帝尧即位命官,即以羲和为官,即命其「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尚书尧典),舜时命禹治水。
由于古时社会以农业为主,自然界之一切皆视为与黎民尤关,故为征用徭役而不妨害平民之作息,「敬授人时」乃是一种重要的选贤方法。
一言敝之,尧舜时代的选举制是中国人心中最理想的选举制。
而舜时命禹治水,后禅位于禹,使中国正式踏入家天下之时代。
——转自《史徒学札》
(大雁文学WwW.XiaoYanWenXue.CoM)
常言道不偷,不骗,不拐,不抢,只拿,劫富济贫,方为侠盗。罗睺害羞地说其实我就是这样的侠盗。洪荒大地上所有生灵都对他竖起了中指,狂吼道无耻。...
...
林天秦若菲内容简介...
...
万年最强医圣李牧原突破圣尊之位,不幸遭弟子所害,魂飞魄散。残念不入轮回,附身在江枫城八大宗族之一的方家赘婿李牧原身上。赘婿之身,饱受非议!看医圣妙手回春,扭转乾坤,成就万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