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什么样的言词呢?
这以下提出了三种:一个是恶声,他当着面表达一种粗恶的言词;或者恶称,恶称就是讥笑,用种种的话来讥笑你,他不是用粗恶的,他是用讥笑的;或者是恶誉,恶誉等于是背后的一些毁谤。
菩萨对于这种恶声、恶称、恶誉毁谤讥嫌的事情出现以后,菩萨不能事先的避免,乃至于事后的消除。
总之,「其事若实而不避护」,而这件事情也的确是存在的,菩萨的确有这个过失,有这个过失以后,菩萨不能事先的避免、也不能事后去消除这个毁谤的事情,让这个过失不断的蔓延下去,菩萨就违犯了菩萨戒,也就伤害了你的菩提心。
壬二、明非染违犯
若事不实而不清雪,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
如果别人对我们的讥嫌毁谤是虚妄的、捏造出来的,但是菩萨对这件事情完全不理睬,让这个毁谤的事情在世间上流通出去,让众生对三宝失去信心,菩萨也是犯戒,虽然是非染违犯,但是你没有把它解释清楚,你就障碍众生的善根。
所以虽然你没有染污心,但是也是犯菩萨戒。
辛二、无违犯相
无违犯者:若他外道;若他憎嫉;若自出家,因行乞行、因修善行,谤声流布;若忿蔽者;若心倒者:谤声流布,皆无违犯。
开缘当中有五种情况:第一个「若他外道」,对方是一个邪见外道,邪见外道故意来毁谤佛弟子,你怎么解释都没有用的,愈描愈黑,这样子我们可以保持默然,因为他根本就是不可理喻;「若他憎嫉」,这个人内心当中对菩萨有很坚固的嫉妒心跟憎恶心,当然对方有坚固的瞋心跟嫉妒心,也就没办法解释了,解释可能会让对方又再一次的毁谤;「若自出家」,身为一个出家人,为了随顺佛陀的制教而行托钵的善法、或者修行种种的戒定慧,当然在修习戒定慧的时候,有时候是违背世俗之道,因为你的出家关系,引起在家人的毁谤,这件事情让我们别无选择,因为我们要修学善法,我们要尊重佛制,这种情况是开缘;「若忿蔽者」,就是对方被这种猛利的瞋心所蒙蔽,在这个气头上,我们暂时的不护不雪,等到对方心平气和再加以解释是可以的;第五个「若心倒者」,对方精神错乱,当然你就是解释也没用:在前面的五种情况下,即使是「谤声流布,皆无违犯」。
这个地方等于是统摄所有「护世讥嫌戒」,任何一个会让众生讥嫌的事,我们都要事先的避免,乃至于事后的解释。
我们在声闻戒里面,佛陀对于护世讥嫌是明白的一个一个解释,「这件事什么不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因为声闻戒本身有一定的时节因缘;但是菩萨戒本身是通三世的,所以菩萨戒在护世讥嫌方面,没有明白的说哪些不能做、哪些要做,他只告诉你一个原则,会让众生产生不信重言,这件事情就不能做。
为什么佛陀不明白的解释到底哪些不能做呢?因为「护世讥嫌」每一个国家的因缘不同,你看看,以出家众来说,如果诸位到过南传国家:到泰国去你吃肉,居士不会讥嫌你;但是你要过午吃东西,那是很严重的,他认为你这个出家众不守戒行。
但是在中国佛教:你晚上吃东西,居士不一定会讥嫌你;但是你要吃肉,就件事不得了了,说你这个出家人不守戒行。
所以中国佛教的讥嫌跟泰国佛教不一样。
比如我们讲现在的因缘,比如说你插队,佛在世的时候,声闻戒没有说你不能插队,但是你没有排队去插队,人家会说「你这个人没有修养」。
所以诸如闯红灯、插队、嚼槟榔这些,这个声闻戒都没有制定,但是这些事情都会让众生产生「不信重言,谤声流布」,所以这些都要避免。
在家居士也是有这种情况,比如说你受了菩萨戒,隔壁的邻居都知道你受了菩萨戒,就算子女托你去买一些非法的东西,买肉、买什么非法的东西,你都不能去做,虽然你内心当中没有染污心、你不是自己受用,但是你要考虑别人看到你这样做,他内心是一个什么想法。
就是说我们讲观照,观照有两种:一者、回光返照自己的心,那是一种自我的调伏跟反省;二者、身为菩萨你还要对外观照,你要看看自己的行为对众生会产生什么影响,因为你这个菩萨除了三空自调,你还要大悲利他,你不但修我空、法空、空空,你空性的智慧事实上等于戒定慧,以戒定慧的力量来调伏自己,你还要经常注意你的行为是不是引起众生的讥嫌,所以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这一条戒等于是统摄所有的「护世讥嫌戒」。
庚七、不折伏众生戒
辛一、明非染犯相
这当中分成两科,先看辛一、明非染犯相: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见诸有情应以种种辛楚加行、猛利加行而得义利,护其忧恼而不现行,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
一个安住在菩萨种性的菩萨,他见到有这种个性刚强暴恶的众生,这个众生出现了身口二业的过失,这个过失相已经不能用柔和的道理来劝谏。
那应该怎么办呢?应该以种种辛楚加行这一种身业的责罚,比如说应该让他去罚跪香或者出坡,有一些身心的痛苦来给他有所警惕,身业的责罚;或者是口业的责罚,猛利加行,这个人可能须要有一些严厉的骂詈言词来加以对治,才能够产生反省:因为这种身业口业的责罚而得到佛法的义利、得到身心的安乐。
菩萨明明知道这个众生应该要用这种责罚的方式来产生反省对治,而菩萨护其忧恼,为了避免他产生一时的忧恼,而一味的宠爱,而不加以「辛楚加行、猛利加行」,只是一味的呵护宠爱对方,这样子是名有犯,有所违越,但是是非染违犯,因为他没有依止烦恼,但是他使令众生因此不能够进步,这也是伤害菩提心。
辛二、无违犯相
无违犯者:观由此缘,于现法中少得义利,多生忧恼。
开缘的情况是说,菩萨观察,虽然这个众生个性刚强暴恶,但是如果用辛楚加行、猛利加行,在他现法的生命当中,他不但不能反省,可能更加的变本加厉,甚至于对三宝失去信心,所以多生忧恼,增加彼此的恶因缘,所以菩萨可以不采取行动,可以的,因为对众生没有利益。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是不是施给众生辛楚加行、猛利加行,这个地方你要看因缘。
就是说这个众生跟你有深厚的因缘,对你有深厚的信心,你对他辛楚加行、猛利加行,他能够接受;如果你跟他没有因缘,你不能这样做,这样做就结恶缘。
我们讲一个故事大家来体会一下。
佛陀灭度以后一百多年,有一个尊者叫优婆鞠多,优婆鞠多尊者在当时的阿罗汉当中是特别的善于教化,有一天他到摩竭陀国去教化众生,举办了一个三天的说法法会,他在定中观察,这三天的法会将会有很多人因为这个因缘而成就佛法的利益。
第一天他在说法的时候,他讲四圣谛的法门,讲到正重要的时候,魔王就在外面虚空现出七宝楼阁的庄严相貌、放大光明,这个时候居士就放弃听法跑去看七宝楼阁,这个说法的因缘就被破坏了,优婆多尊者入定观察知道这是魔王所为,他第一天也没有采取行动。
当她被男人宠上天的时候,同事跑到男人那里告状了。领导,秦杉杉有后台,她一定攀上了公司某高层。男人淡淡地说道恩,你猜得不错,因为那个高层,她的后台就是我,白夜锦。...
神仙也有神仙的烦恼,谁说神仙就无欲无求了,贪婪是原罪。林峰只因为得到了传闻中藏有太极玄功的太极图被人追杀,意外流落到一个剑于魔法的世界,原本已经下定决心不再追求仙道,只做个凡夫俗子,逍遥于世。不想竟然发现那块神秘的大陆上有着许多上古仙人的足迹,得到了诸多仙人留下的上古法宝,虽身入红尘,却道心不缀,历经九劫,脱去了因果业障,跳出轮回,成就仙道,不再受那轮回转劫之苦,逍遥天地之间。后来无间中发现空间法轮的秘密,因此揭开了一段惊天大秘,究竟林峰是哪路神仙,且看无赖金仙。QQ书友群136230185(满员)QQ书友群235592526(满员)QQ书友群336480547(满员)无赖金仙群127288168(满员)无赖金仙群220819136(满员)无赖金仙群318536051(满员)无赖金仙君45199966(满员)...
小舅告诉我,狐狸养好了不愁找不着好媳妇。可是还没等我发财,长尾巴的媳妇就找上门了...
一个普通少年,通医术,会救人,身边美女无...
重生之嫡长女各位书友要是觉得重生之嫡长女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为了一个男人,她倾尽所有,用美貌和智慧,一步步将心爱的男人推上太子的宝座。可是她等来的不是赐婚的圣旨,而是丞相府满门抄斩,一夜之间她从丞相嫡女沦为了阶下囚,惨死在心爱的男人手中!重生归来,她如一个复仇的幽灵,神秘莫测,心狠手辣,以一己之力,搅动天下纷乱,让曾经害她的人匍匐在她脚下求饶,永世不能翻身他是北漠的战王,杀伐果断,冷血无情,他跺跺脚,天下都要抖一抖。一个不敢爱,一个不懂爱,恩怨纠缠,爱恨交织蓦然回首,笑看人世浮沉,人生起落,终身所求的也不过是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