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吧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1集本(第1页)

《瑜伽菩萨戒本》,绍安和尚尼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居士,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四十一页,己六、障般若度。

基本上我们修学佛法的目的是希望能够离苦得乐,也就是说我们希望我们的生命能够永远的离开痛苦而得到种种的安乐,我们想离开痛苦,首先我们必须知道痛苦的根源。

比如说我们今天的生命当中我们没有饭吃,这也是一种痛苦,一种饥饿之苦;或者说我们没有衣服穿,这也是一种痛苦,寒冷之苦。

但这饥饿跟寒冷的痛苦事实上都不是痛苦的根源。

什么是痛苦的根源呢?以佛法来说是三界的流转,也就是说我们只要在三界得一个果报,我们这一期的果报都必须去承当很多很多的痛苦,所以想要离苦得乐唯一的方法,就是你要能够解脱轮回的生死,只有离开三界的火宅,我们才能够得到究竟的安乐。

所以刚开始我们修学佛法是观三界的苦而生起出离之心;有了出离心以后,我们继续观察整个众生的因缘,就是说我们内心想要离苦得乐,而一切的众生也想离苦得乐,这个心情是没有不同的,而每一个有情在流转当中都曾经做过我的母亲,对我们有很深重的恩情,所以我们应该把自己需求解脱的心,

把这样的心量扩大普及到一切众生的离苦得乐,所以我们从出离心继续的观察,就能生起大悲心,我们希望一切有情都能够离开轮回之苦、都能够得到涅槃的安乐;要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只有成就佛道才能够做到,所以我们就立下一个志向「为利有情愿成佛」,就是我们内心当中因为要拔除一切众生的生死之苦,所以我们必须要追求无上菩提,内心当中许下这样的一种志向,有这样的志向生起的时候,我们说你的生命已经不是安住在无明妄想,你是安住在菩萨种性,就是你整个成佛之道从这个时候开始算起,你开始在成佛之道步出了第一步「安住在你的菩提心」。

菩提心的一个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离苦得乐的一个目标,应该怎么去达成呢?在菩萨戒的修学当中提出了三个方法:

第一个是摄律仪戒,摄律仪戒是约着我们断除身口意的罪业来说的,因为罪业是痛苦的根源,我们既然不喜欢痛苦,我们就应该断除招感痛苦的因地,那就是种种杀盗淫妄的罪业,所以我们刚开始修学菩萨戒法要偏重在断恶,就是我们不想要有痛苦,所以我们不要去创造痛苦的因地,这就是摄律仪戒的内涵。

没有痛苦是消极的,我们希望追求种种的安乐,所以我们应该进一步的修习摄善法戒,就是修习六种的波罗蜜,这六种波罗蜜的善法是一切安乐的根源,所以我们为了追求安乐,也必须要去修习善法,所谓的摄善法戒。

摄律仪戒跟摄善法戒是成就自受用的功德,就你自身的离苦得乐。

既然我们也希望一切有情离苦得乐,所以我们应该修习摄众生戒,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我们随缘尽分的去度化众生,使令众生也能够离苦得乐,就是大悲心的摄众生戒。

当我们付出行动的时候就有这三个方法,就是断恶、修善、度众生,这是我们生命当中所要做的三件事情。

这一科是讲到「摄善法戒」,就是修习六种的善法,现在是讲到第六科的「般若度」,首先我们看般若的体性,看《补充讲表》第十页:

○附表六─般若度

(一)智慧自性

最后一个附表般若度,首先我们解释智慧的体性,再说明智慧的差别。

我们先看智慧的体性,看论文:

总言慧者,于所观境,事物或法,能具拣择,此通于五明处善巧之慧也。

─《菩提道次第略论》─

拢总来说,所谓的智慧就是我们内心对于所观察的境界。

什么是所观察的境界呢?这当中提出两个:一个是事物,一个是法。

事物就是佛法的世俗谛,就是说整个十法界的因果,我们能够观察到:一个人富贵是从持戒中来,一个人长得庄严是从忍辱中来,我们能够通达这个世间上痛苦跟安乐生起的差别因缘,这个叫做事物,也就是诸法的别相。

法是讲到说法的真谛,就是说明不管是富贵的果报、或者是卑贱的果报,它们都是因缘所生法,它的本性都是我空法空的,所以这个法就是诸法的总相,一切善恶的法它的本性都是无自性的,都是假借因缘所生的。

当我们内心当中去观察世俗谛的因缘、或者观察真谛的空性,我们内心能够具足拣择的功能。

拣择的功能我们说明一下,拣就是判定是非,择就是善知取舍,我们作一个简单的说明。

就是我们内心当中对宇宙间诸法的相貌,我们第一个应该要能够判定是非,我们能够如实的知道什么是一种功德的相貌、什么是一种过失的相貌,什么样的因缘会给我们带来快乐,什么样的造作会给我们带来痛苦,你内心当中有这样一种判定是非的功能;

其次,当你判定是非以后,你内心能够产生一种善知取舍的对治力,你能够舍掉痛苦的恶法、追求安乐的善法,你内心有这样的对治调伏的力量;当我们内心当中对于诸法的差别能够判定是非、善知取舍,我们安立说你内心已经生起这样一种清净的智慧,智慧的内涵当然是拣择,从浅深来说,有闻所成慧、思所成慧跟修所成慧。

我们刚开始听闻佛法一种基本的正见,我们能够了解到诸法善恶的差别,知道什么事是功德的、什么事是过失的相貌,也就是我们能够自我反省,所以闻慧能够生起一种如实的观照;但是当我们把这样一种智慧长时间在内心当中一次一次的观照,就会产生一种思慧,思慧就能够对内心的恶法产生一种调伏的力量,能够善知取舍,「不能断要他断」,就是你那个观照力增长广大,增长广大对恶法开始对治调伏了,思慧就有这种力量;等到修慧的时候,当然是有禅定的帮助,就能够把恶法全部的断除,就转凡成圣了。

总之就是说智慧的体性,就是对诸法的差别相,我们能够具足判定是非、善知取舍,这样子我们安立说你内心当中已经具足智慧。

智慧的所缘境,「此通于五明处善巧之慧也」。

在《瑜伽师地论》上说:菩萨的智慧是菩萨学法当于五明中学,这种拣择的智慧,是通于五种的处所:第一个是内明(内是内外的内),内明就是大小乘的佛法,因为大小乘的佛法都是一种心地的观照、心地的法门,所以叫做内;第二个是因明,因明就是一种逻辑学,一种论理学或者逻辑学;第三个是工巧明,工巧明就是讲到工巧、技艺、科学等等;第四个是医方明,医方明是讲到医学、咒术等等;第五个是声明,讲到文学、语言等等种种的文学。

从菩萨的修学角度,内明当然是根本,因明、工巧明、医方明跟声明是属于枝末法门。

当我们对于这五个处所,通达拣择的智慧,这就是所谓菩萨的智慧。

《大智度论》的六种波罗蜜,把前面五种判做福德资粮,第六个判做智慧。

智慧跟福德之间的差别,龙树菩萨讲一个譬喻说:我们这个房子里面有很多的珍宝,珍宝就是你在辛辛苦苦所积集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的福德资粮,里面有很多的资具,电视、冰箱、沙发、种种可爱的资具。

热门小说推荐
太上章

太上章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世称太上,我为道祖!人神妖魔共处相争,巫祝仙修万法纷呈的世界。诸帝显圣各创惊天玄通,登天之径殊途无数,芸芸世间根本大道何寻?一个孩子从蒙昧蛮荒中走来,踏无尽险阻拨层层迷雾,究天地之源登造化之巅,成就创道之祖!...

一胎二宝:盛总的私宠娇妻

一胎二宝:盛总的私宠娇妻

为了分割家产,她被闺蜜和前男友设计陷害。怀孕之后,生下一对双胞胎。四年后,携着两只宝贝回来,本想开启新的人生。没想到被一个霸道的男人牢牢掌控。我和你没有关系!她步步后退。男人将她圈入怀中,冷笑这两个孩子叫我爸,你说我们是什么关系?他食髓知味,对她百般娇宠。...

商踪谍影

商踪谍影

商战谍战不是宫斗那般缠绵千百年,他们胜负就在一瞬间。低廉的成本,遍地的猎物,丰厚的回报,商业间谍肆无忌惮的四处掠食。亦有专业人士组建护航团队对抗这些掠食者,尽管他们人数很少,尽管他们生存很困难,但是他们始终在坚持。没有硝烟的战火一触即发...

我的极品小姨

我的极品小姨

一次偶然的情况,撞见了小姨在房间里的羞羞事,从此之后,小姨开始了对我的各种调戏诱惑。面对这种极品小姨,我该何去何从?...

至尊强婿

至尊强婿

十年前,他被迫逃出豪门世家,从此颠沛流离,惶惶如蝼蚁,人尽可欺。直到那一天,他拨通了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号码。你若执我之手,我必许你万丈荣光...

快穿:宿主她一心求死阮小离

快穿:宿主她一心求死阮小离

问题少女阮小离自杀了,莫名其妙绑定了一个自称是系统的东西。它说死多没意思啊,爷带你去三千世界当反派,毁天灭地,掀起腥风血雨。阮小离觉得挺有意思的,就同意了,但是喂喂喂!系统,不是说好我只是当反派的吗?毁天灭地最后玩腻了被世界男主杀死就好了,为什么世界男主一个个歪了,都来喜欢我这个大反派干什么?那个谁,你是男主,你跟着我干坏事干什么?那个谁,到底我是反派,还是你是反派?阮小离我就想好好当当反派,然后被杀死,功成名就就好了,我不想谈恋爱,我只想被世界男主杀死,我一心求死!...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