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他仿佛看到了几十年以后的拆迁现场,那些钉子户和拆迁队对峙的场景,那是何等的相像。
只不过现在对峙的双方换成了几个叔叔伯伯,所为的也只是分家的时候哪家多几副碗筷,多几百斤稻谷而已。
分家在吵吵嚷嚷中结束了,虽然大厅里面的气氛一度十分紧张,就连谭震也是屏住呼吸准备迎接一场混战。
还好,几位长辈的威严还在,几声呵斥过后,大伯和二伯都悻悻的退到一边。
接下来的分家虽然也是充满了争吵,但还是在几位长辈的主持下分了家。
都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或许是老三叔两口子太老实了,轮到老三叔了,就只有两副碗筷,两百斤粮食,一床棉被,一床席子,还有就是老三媳妇陪嫁过来的一个大木箱。
至于原因嘛,自然是老三叔家人丁少,两个大人,还有一个吃奶的娃,按他们的说法,省着点吃,也可以熬到明年了。
哪怕是四叔所分到的东西,都比谭震家多,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四婶,她那张嘴,可不是吃素的。
谭震一看,这他娘的也太亏了,不行,老子要抗议!
他一蹬小短腿,“哇哇”
的哭了起来。
或许是孩子的哭声勾起了母亲的愁绪,老三媳妇看着眼前分家那点可怜的东西,心中一阵凄苦,也跟着痛哭起来。
谭震的哭声也惊动了坐在大厅的长辈,他的嚎哭没有白费,几个长辈也觉得有些愧疚,没有房子不说了,粮食分的也少了点,毕竟还有一个孩子需要养活。
于是他们又商量着给谭震家加了一百斤粮食,虽然几个伯母有点不满,但一百斤粮食对她们影响不大,也就默认了。
于是,这场乱哄哄的分家闹剧才为此告终。
大伯吃国家粮,每个月都有工资拿,自然有自己的小金库,刚一分家,就张罗着盖起了房子。
二伯和四叔分到了原先的老屋,每家一半,只有老实巴交的老三叔没有房子,暂时只能跟父母住在一起。
不过老三叔是个好面子的人,等棚子搭起来,他就会搬出去。
虽然老三叔也很想拥有自己的房子,可是他就是一个农民,在那个集体经济的年代,除了那些吃“皇粮”
的国家工人,一个农民想要靠自己的能力建一所房子实在太难了!
老三叔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第二天,他就在牛棚旁边搭起了一间小木屋,带着媳妇搬到了小木屋里面,随着他们过来的还有分家所得的那点可怜的财产。
三百斤粮食,两副碗筷,一个大木箱,一床被子,一床席子,一个铁锅,这就是目前老三叔全部的家当。
说起来有点唏嘘,就连睡觉的木床,谭震家也没有。
只能是在外面找了几块砖头,上面铺上木板,再从田里面抱来一些晒干的稻草,摊上席子,就变成了谭震家的大床。
而谭震,就在这张简陋的大床上,睡了整整三年。
谭震家的屋顶盖的是油毡布,是谭林去煤矿捡回来的,上面一层刺鼻的沥青味,考虑到南方天气炎热,他又在上面铺上了一层稻草,看起来颇有山野茅屋的感觉。
如果是在后世的旅游时代,你一定会觉得这是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睡在上面特别惬意。
可是在那个时候,却是老三叔无奈的选择,没有钱,没有建筑材料,只能就地取材,自己造!
就这个小小的木屋,谭震在这里度过了他三年的童年时光,一直到自家的新居落成,他才搬离了这个冬冷夏热的地方…
喜欢重返七零,回首人生()重返七零,回首人生。
一个男孩无限流的故事。白衣的新书转生将军墓已经开始上传,分榜排名第九,还在上升!大家快去捧场吧!!!白衣拜谢了!!!...
再次遇到江景程,是在五年以后。现在的周姿已经不是五年前的周姿,任性张扬,也早就不再是周家堂堂的大小姐,现在的她,照样耀眼,是作为丰城最受欢迎节目的主持人,站在人群的中央。江景程从他的江城来了周姿的丰城。为什么来,来干什么,周姿不知道,就如五年前周姿同样看不透江景程一样,只是他一来丰城,就和另外一名女主播打得火热周姿本来想采取不管不问的政策,一个月的婚姻,她对他还没来得及了解,就已经离婚,可是他们曾经有一个女儿,现在这个女儿,得了白血病!医生说,医治这种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再生一个...
民间传言,云家二姑娘多次趁着夜黑风高之时,行刺文治皇帝,龙袍上全是窟窿。民间传言,安婕妤触犯了二姑娘,宫内三十多口内监宫婢被文治皇帝挨个处死,大火连烧三天不灭。张总管皇上,二姑娘今日又准备刺杀你了。皇帝甚好,今日又能与她见上一面了。张总管皇上,二姑娘被云将军打了,云将军还跪在外面淋着雨,求皇上饶命呢。皇帝让国师过来,祈雨,让雨下的更大一些。她曾是人见人怕的将军,功高盖主,被...
...
一场由科学引起的爆炸,来到了一个不怎么科学的世界而这个充满危险和机遇的世界,他会遇见什么,又该如何生存下去?...
这是一个穿越做小人物的故事。不经意间,赵兴成了一名宋朝人,他交往的对象不乏名传千古的词人遗臭万年的大贪官逼上梁山的大盗艳名四播的绝代风华。这是一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时代,这里有真情浪漫的千古好男人有闪烁千年的诗歌佳句有精彩纷呈的商业性歌舞表演和花样百出的商业竞争在这个瑰丽的时代里,赵兴处身其中,如鱼得水地享受这时代的雅致人生。本书中没有朝堂争斗没有官吏倾轧。本书描写的只是宋代市井人的世界观。或许,书中的内容颠覆了你对宋代的惯性思维,但请你细细品味。...